厚職網(www.jnfsd.cn)帶你公職上岸
在線題庫請微信掃碼進入小程序: 厚職題庫 行測、時政、公基必考題庫精準押題
點擊獲?。?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ed; text-decoration: none;">考前必做時事政治題庫【送分題】 | 新版公共基礎知識7000題 | 教材用書PDF電子版
【導讀】厚職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提供:全國公務員事業(yè)單位考試時間、考試公告、職位表、報名入口、備考資料。【點此領取電子版考試資料】。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houzhigk,隨時獲取公務員事業(yè)編考試資訊。當前文章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
2019年6月河北省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真題及答案(主觀題部分)
一、給定資料
資料1
關于要求解決水利建設資金的請示
××市人民政府、財政局:
安縣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山區(qū)縣,自然條件較差,農業(yè)生產仍是以“靠天吃飯”為主,要打贏“全面脫貧攻堅戰(zhàn)”,亟需提升農業(yè)基礎設施水平。
遵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安縣視察時的指示精神,從我縣具體情況出發(fā),根據山區(qū)特點,以小型水利建設為重點,決定新建、改建、擴建小型水庫50座,微型水利工程4萬個,實現新增蓄水量500萬立方米,旱澇保收農田5萬畝的目標。請求市政府、財政局每年解決我市小型水利建設補助資金叁佰萬元。另外,需要水利建設方面的專家3名,以指導水利建設工程。
特此請示,請回復。
安縣人民政府(印章)
2019.3.4
資料2
《弗拉斯卡蒂手冊》將基礎研究定義為:基礎研究是為了獲得關于現象和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性或理論性研究,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A研究與前沿技術的界限其實非常模糊。真正的前沿技術多數屬于基礎研究范疇,如藥物靶標的發(fā)現、分子網絡育種、干細胞與再生醫(yī)學、癌癥的免疫治療、基因編輯、量子通訊、量子計算、類腦與人工智能、高溫超導、智能材料、空間技術瓶頸等。
包括科研機構、高校在內的事業(yè)單位,以及從事醫(yī)療、通信、材料、能源等行業(yè)的大中型企業(yè),已經成為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其使命應該包括:堅持純科學研究,探索自然奧秘,促進科技自身發(fā)展;針對國計民生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基礎性研究,提供新技術和解決方案。
基礎研究和科技進步猶如地基與高樓,沒有深厚的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創(chuàng)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之,如果基礎科學研究扎實,那么對于科技創(chuàng)新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并帶來關鍵性突破。
縱覽世界科技強國,雖然都有不同的特點,但呈現一個共同的轉征,即科技強國的形成和鞏固離不開厚實的基礎研究。近400年來,發(fā)生了若干次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通過一系列顛覆性技術(如內燃機、計算機、網絡等),推動了三次產業(yè)革命,鑄就了輝煌的工業(yè)文明。
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發(fā)展伴隨著強國更替。歐洲人對基礎研究的百花齊放推崇備至,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使歐洲的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英國作為蒸汽機和紡織機的發(fā)源地,最先完成工業(yè)革命,一度為“日不落”帝國。歐洲主要國家相繼完成工業(yè)革命,經濟總量迅速超過亞洲,成為世界第一。其中德國借力于兩次工業(yè)革命,統(tǒng)一國家,于19世紀末成為歐洲新的霸主。美國得天獨厚地享受了歐洲科技革命成果,20世紀中發(fā)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
資料3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2019年5月14日在全國政協(xié)“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專題協(xié)商會上指出,中國與科技強國之間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嚴重不足。
自從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以后,中國科技投入持續(xù)以兩位數增長,數年間成為全球第二大科技投入國,極大地推動了科技整體發(fā)展。然而,其中用于基礎研究支出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左右,遠遠低于世界經合組織(OECD)的平均水平(大約15%)?;A研究投入比例過低顯然不利于原始性創(chuàng)新。
中國目前研發(fā)人均研究經費遠低于發(fā)達國家水平,經費的使用和分配缺乏科學性,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對提高經費使用效率、防止滋生不良風氣十分重要。
中國的基礎研究投入的比例確實過低,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企業(yè)主要用于產品開發(fā),若大幅度提升基礎研究投入比例,企業(yè)的支出結構需作重大調整,對企業(yè)來說,追求經濟效益是優(yōu)先選項。
當期有幾個現象值得高度關注:一是學術不端屢有發(fā)生,不斷觸及道德底線,侵蝕著科學精神。二是人才計劃有“帽子”化趨勢。各類人才計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現在人才計劃過多,不僅增加了管理成本,許多頭銜還演變成了“帽子”,分層次地與個人待遇和科技資源配置掛鉤,高尚的精神激勵和榮譽激勵若變成低級的功利導向,負面效應將不可忽視,這已受到科技界普遍關切。
近年間,我國基礎研究整體水平再上臺階,重大成果呈“星星之火”,正積蓄著燎原之勢。一方面,要看到我們在基礎研究領域近年來進展的確很快。中國高水平論文占比的上升速度很快。但另一方面,如果把這些學術產出的影響作為分子,產出量作為分母,得出的質量還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說,我們發(fā)表的文章雖然多,但質量仍不太高。
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研究和開發(fā)隊伍,預計2020年達480萬,其中基礎研究人員目前為7%,整體比例仍然很低。雖然我們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一流科學家,構成中國基礎研究的精銳群體,在國際同行中受到高度關注,已不斷有學術成果問鼎國際科學大獎,不可否認的是,基礎研究人員的整體素質仍需不斷提高。
國際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wèi)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我們在基礎研究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缺乏在科學發(fā)展上具備頂層設計能力、引領科學潮流、具備承擔大科學項目能力的大師級人物”;進而導致“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chuàng)成果,缺乏開創(chuàng)重要新興學科和方向的能力”。
2018年初,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對全面加強基礎研究作了部署,明確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的發(fā)展目標,為基礎研究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資料4
這個世界上誰最了解你?恐怕對于很多人來說,答案是自己的手機。它知道你每天幾點起床、何時入睡、走了多少步,知道你喜歡看什么文章,聽什么音樂,它記錄了你跟誰聊天的頻率最高,知道你每一筆網購都花在了哪里……透過一個個軟件,它甚至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技術的發(fā)展不僅讓手機更“懂”你,而且更會投你所好,在某軟件刷了一會兒搞笑視頻,從此以后它向你推送的搞笑視頻就多了,搜索了一次某類服裝,關于這類服裝的廣告推送馬上就發(fā)送到你手機里;瀏覽了某明星的八卦,該明星的八卦從此就源源不斷地為你推送過來……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叫“算法”的東西根據你的喜好特意推薦給你的。其出發(fā)點似乎也無可厚非;既然你關注此類信息,我就主動給你多提供此類信息,照顧你的閱讀偏好的同時,也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黏度,豈不是雙贏?
不過也有人反思,這種信息獲取方式固然舒適高效。但是否存在簡單片面的問題?如果總是被自己喜歡看到的信息填滿,我們是否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看那些不那么“好看”但卻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長此以往我們是否會成長為一個“信息偏食”者?美國學者凱斯·桑斯坦就提出了“信息繭房”的概念——在信息傳播中,公眾往往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于蠶繭一般的“繭房”中,每個人聽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見不斷被重復,不同的觀點被濾掉,這無異是一個作繭自縛的過程。互聯(lián)網世界,算法獲取信息的方式無疑大大加強了信息繭房效應。其實,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信息繭房本就一直存在,人們一旦形成觀念,總是傾向于保持固有的認知。只不過在互聯(lián)網世界,這種信息繭房效應被進一步放大,甚至被商家加以包裝利用,迎合人們的懶惰心理,這必須引起我們的警覺。
二、作答要求
(一)下面一份公文存在多處錯誤,請從公文的構成要素、寫作規(guī)范等方面,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簡要說明如何修改。(7分)
(二)為什么說科技強國的形成離不開厚實的基礎研究?
(三)我國在基礎研究方面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四)理解上述材料,圍繞“打破信息繭房”,聯(lián)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章。
要求:主題突出,觀點鮮明;分析透徹,論證有力,結構嚴謹,語言流暢,不低于800字。
公眾號名稱:厚職公考
掃碼關注
獲取公考資訊和資源禮包
公眾號名稱:厚職事考招聘信息
掃碼關注
推送事業(yè)單位招聘信息